14年坚守,20年备份…今天,英雄航天员在北航向10万人讲述忠诚与担当!
原创2018-04-22航小萱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
航天员来北航啦!
今天上午
航天员刘旺、王亚平、邓清明来到北航
在航空航天博物馆与首都高校学生进行座谈
座谈主题是:
担当民族复兴大任
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
小萱在现场心绪难平
相信通过各大媒体观看直播的十几万观众也一样
筑梦九天写忠诚
这就是英雄的中国航天员群体
热腾腾的座谈摘录为大家奉上
全文共4987字
阅读约需13分钟
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他们的赤胆忠心
使命因艰巨光荣,人生因奋斗而精彩
刘旺
各位老师、同学们:
我是航天员刘旺,是神舟九号任务航天员。今天和首都的大学生座谈,非常激动,仿佛回到了自己读大学的时光。自1998年入选航天员队伍以来,经过14年的等待、14年的付出、14年的坚守,入选神舟九号乘组,完成了手控交会对接任务。
在任务前,曾经有记者问我,对圆满完成手控交会对接任务有多少把握,我说,百分之百的把握。这百分之百,不只是对自己技术的信任,更是对数十万航天人的信任,对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信任!入选航天员队伍20年来,感触很深:
一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。2012年6月29日,我所搭乘的神舟九号顺利降落在内蒙古大草原,刘洋出舱后第一句话还是“我为祖国感到骄傲!”这句话是发自我们航天员内心,不约而同说出来的,也是太空经历给我最大的心灵体验。在太空的十三天里,充分体验到了身体在失重状态下那种轻灵、飘逸的美妙感觉。可是我发现,人的心是不会失重的,以往一些模糊的、概念性的东西会突然变得清晰、具体、实在起来,比如祖国这两个字。在进入太空后,太空的深邃和美丽令人震撼,特别是日落时,那五彩缤纷的瞬间美极了,一道地球的圆弧颜色像彩虹一样,特别漂亮。那一刻,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,是祖国托举我昂首展翅越飞越高,我为祖国的回报却是那样的微不足道。每当看飞行轨迹显示要经过祖国上空时,我们就格外兴奋。在太空,我们看祖国、想祖国,那是我们的家园、是我们的家庭,我们就是从那里来到太空的,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亲人。我看到了祖国清晰的海岸线,看到了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;我看到了祖国宝岛台湾,它实在太美了,像镶嵌在蓝色海洋上一颗绿色的翡翠。我看到祖国的山,觉得山很美;看到祖国的河,觉得河很美;看到山上的白白的闪着银光的积雪,觉得雪很美。看着祖国上空飘浮的云朵,也觉得格外美,那是我们家的云彩,是装点我们家园的花朵!因此,返回地面后能充分表达这种感情的语言只能是:“我为祖国感到骄傲”!
二是祖国利益高于一切。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,是镌刻在航天员公寓门楣上的一句话,这不仅仅是一句标语口号,更是镌刻在航天员心中的一句话。大家都知道,载人航天是一项高风险、高危险的事业。大队成立那天,我们全体航天员面对五星红旗庄严宣誓,其中一句就是:“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高于一切,为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我们不怕牺牲,无私奉献!”好多人都问我们执行任务真的不害怕吗?在这里,我要坚定执着地说,有一种利益值得用生命去交换,那就是祖国的利益。“祖国利益高于一切”这个执着信念,也是我们人生和事业的支撑,让我们在一次次挑战生理、心理极限的训练中保持坚强,在面临一系列考验和挫折中保持信心,在名利和成功面前保持清醒,等等。2003年2月,美国“哥伦比亚号”航天飞机重返地面时爆炸解体;5月份俄罗斯“联盟一号”飞船返回落点偏离400多公里。当时,正值神舟五号任务训练关键时刻,军委、总部首长十分关心航天员的思想动态。杨利伟和全体航天员纷纷表态:“危险再大,决不会动摇实现祖国千年飞天梦的坚定决心。”神舟六号任务时,在资料片中我曾看到,国外的航天员在空间站做过前滚翻。我想,外国航天员能做到的,我们中国航天员也能做到。我一连做了4个前滚翻,我们要让国际同行们看看,中国航天员同样出色。神舟七号任务时,突然传出“轨道舱火灾”的警报,翟志刚毫不犹豫地出舱,刘伯明果断调整步骤,把展示五星红旗和取固体润滑材料的步骤调整了,他们说:“即使我们回不去,也应该让五星红旗在太空留下永远的瞬间!”
三是拼搏的人生最壮美。飞天之路,虽然辉煌却无比艰辛。超重耐力训练、失重飞行训练、隔绝心理训练,每一项都在向人的生理极限挑战。但是,拼搏的人生最壮美,最泥泞的道路,才能留下最深的足迹。在通往太空的道路上,我每一天都在拼搏着、奋斗着。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努力和拼搏,才能让我在出征太空时,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。在载人航天工程中,经常讲这样一句话:“成功不等于成熟,一次成功不等于次次成功”。这句话要求我们对待每一次偶有的成功,都要以成绩为起点,以荣誉为鞭策,在总结的基础上,一切从零开始、重新出发。人生没有寒暑假,辉煌属于过去,奋斗就在脚下,未来的岁月中,我们将再接再厉,拼搏奋斗,把自己的一切,献给伟大的载人航天事业。
担当时代重任,放飞青春梦想
王亚平
各位老师、同学们:
大家好!我是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。今天能和首都高校的大学生朋友们欢聚于此,畅谈人生理想和青春梦想,感到很神圣,也非常有意义。大家知道,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”,“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”,是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发出的伟大号召,围绕这个话题,我想和大家分享两点个人体会。
第一点体会是:担当民族复兴大任,是一种志向更是一种责任。
2003年,神舟五号一飞冲天,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。任务成功后,杨利伟在一次出国访问时,一位老华侨激动地拉着他的手,热泪盈眶的说:“祖国的飞船飞得有多高,我们中国人的头就能仰的多高!”老华侨的话和激动的神情让杨利伟久久难以忘怀,至今还经常对我们讲起当时的情形。后来,我在国外的交流活动中也时常会遇到这样令人动容的场景。是的,站在世界舞台之上,中国航天代表着中国精神、中国力量、中国形象。
当我们乘着神舟飞船遨游太空时,当我面对6000多万中小学生进行太空授课时,当我站在世界太空探索者大会的讲台上时,当我们和远道而来的欧洲航天员共同进行海上救生训练时,我更加深刻地知道,中国航天在世界上的分量,中国航天员肩负的使命。探索浩瀚宇宙、发展航天事业、建设航天强国,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,是我们每名航天员的志向,更是我们每名航天员的责任。
志向在追逐梦想的激励中得到升华,责任在一天天的磨砺中变得更加具体。有人说,我们内心追求什么,最终就会成为什么。身处伟大时代,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每名青年都被赋予了“青年兴则国家兴、青年强则国家强”的时代重任,只要我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脚踏实地、执着追求,就一定能汇聚成涓流入海的磅礴力量,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年轮中刻录下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。
第二点体会是:放飞青春梦想,是时代召唤更是历史机遇。
这里,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成长经历。我生长在山东烟台一个小村庄,能够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孩子成长为空军部队的飞行员,从一名空军飞行员成长为为祖国出征太空的航天员,我为自己从事的事业感到幸福和自豪。可以说,没有祖国的强大和繁荣昌盛,没有祖国航天事业的加速发展,没有载人航天事业提供的广阔舞台,就没有我的今天。实现人生梦想,是时代的召唤,更是历史给予的机遇。
如今,我们迈进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,走上了与世界强国比肩竞争的赛场,我们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从未如此之近,从来没有一个时期拥有如此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,时代给予奋斗者最佳的机遇,给予追梦者最广阔的舞台,这是多么令人兴奋而激动的现实。
梦想,就是奋斗的最强动力;奋斗,就是实现梦想的最佳捷径。即便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,但人生需要有那么一个目标,它在前方引领你,激励你,提醒你,让你能真正沉下心来,脚踏实地的去努力;让你忍住孤独和寂寞,日积月累的去沉淀;让你扛住所有压力,把这份内心的渴望,坚持到底。
同学们,让我们共同铭记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到的这段话:“青年兴则国家兴、青年强则国家强。青年一代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,国家就有前途,民族就有希望。”面对伟大时代的召唤,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,让我们携手同行,敢于有梦、勇于追梦、勤于圆梦,用奋斗去实现人生幸福、拥抱新的时代。
不忘飞天初心,永远追梦九天
邓清明
各位老师、同学们:
我是航天员邓清明,是目前航天员大队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航天员,今天走进北航,与首都高校的同学们一起座谈交流,感到非常高兴。
20年来,我三次入选备份乘组,三次与飞天失之交臂,时至今日,我仍然初心不改,矢志不移,始终拼搏在航天梦的新长征路上,时刻准备接受挑选,为国出征。经常有人问我,你准备了20年,没有执行飞天任务,有没有后悔过,有没有失败的感受?我说我没有后悔过,也没有觉得这是失败,因为,我们从成为航天员的那一天起,就经历的一次又一次的挑选,一次又一次的挑战。全体航天员都有一个信念,宁可备而不用,也绝不用而不备。我们也都有一个价值取向,就是战友就是我在飞。在这里,我和大家分享几点感受:
第一,选拔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目前我们航天员大队选拔培训的两批航天员,全都取得了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资格,但受任务密度和乘组人数所限,决定了我们每一次飞行乘组选拔,都不是淘汰式的选拔,而是“优中选优”;也决定了航天员的所有科目训练,既没有60分的合格线、也没有100分的满分线,只有永不自满,永不懈怠,永不停滞,“百尺竿头、更进一步”
第二,选拨没有失败,只有磨砺。神11任务,是我离飞行任务最近的一次。备战神十一任务期间,我作为参试乘组人员,参加了33天模拟舱1:1验证实验。但到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,最后宣布我仍然是备份时,那天,我的心情极其复杂,但我迅速平静下来,紧紧拥抱战友景海鹏,“海鹏,祝贺你。”海鹏也饱含深情的说:“谢谢你,兄弟。”任务成功后,总指挥长对我和另外一名备份航天员说,“作为优秀的备份,你们是很光荣的,你们和神11乘组,共同完成了这次任务。任务的成功就是你们的成功,航天员在天上的表现,就是你们的表现。”听到“共同“二字,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。投身这样一个神圣而伟大的事业,留名或不留名,都已收获了人生最大的幸福。选拔是经历,也是磨砺,是不可多得的人生财富。可以说,我从参加多次选拔中得到的人生体验和感悟,值得享用一生。
第三,选拔没有一时一刻,只有时时刻刻。我们航天员大队,有一句响亮的口号:“时刻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。”这就是我们航天员对待选拔的认识和态度。对一名优秀的航天员的选拔,体现在每时每刻,平时的训练、日常的表现、综合的素养,都是衡量评价一个航天员的重要内容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训练、严格要求,随时都能以最佳状态迎接挑选,随时都能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的飞天任务。直到今天,我和战友们一样,还在坚持不懈开展训练。因为我知道,一个大目标是由无数个小目标组成的,为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而努力过,付出过。20年的艰辛努力,我是幸福的,也是成功的。
第四,选拔没有对手,只有战友。每次执行飞天任务的航天员,都是代表着我们航天员大队全体战友、代表着全军官兵、代表着祖国去出征太空。我们只有一个目标,就是圆满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飞天使命。每次选拔的过程。都是一个团队集体比学赶帮的过程,创先争优的过程。我们选出来的是团结,是和谐,选出来的,是凝聚力是战斗力。我们航天人队伍中已经有五位战友转岗或退休,在告别仪式上,航天员陈全,紧握我的手说:“不管主份还是备份,都是航天员的本分,老邓,继续努力,不要放弃。”
第五,选拔没有终点,只有起点。航天员的生涯,就是一个选拔接着又一个选拔。选拔的结果,只能说明过去,不能代表未来。对我们每一名航天人来说,选拔结果的宣布,既是上一轮选拔的结束,也是新一轮选拔的开始。大家都要把以往的结果归零,迅速的调整身心状态,自加压力,自我超越,迎接新的挑战,完成新的任务,创造新的业绩。
无论是否执行飞行任务,任务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,战友在天上的表现就是我的表现。我愿永远做筑梦九天的基石,守望初心,坚守寂寞,加紧备战空间站任务,随时接受党和人民的挑选,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。





座谈会后,三位航天员和同学们参观了航空航天博物馆
出品 | 航小萱工作室
摄影 | 王宇辰王震
编辑 | 孙也程